都江堰岷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条较大的支流,发源于四川省北部高山地区。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,位于四川都江堰市城西,古时属都安县境而名为都安堰,宋元后称都江堰,被誉为“独奇千古”的“镇川之宝” 。都江堰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,年代最久、唯一留存、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。建于公元三世纪,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。2000多年来,至今仍发挥巨大效益,是我国科技史上的一座丰碑。
ID:020-8134 四川都江堰水利工程杩槎和竹笼 图片来源:CCN传媒图片网
ID:020-8187 四川都江堰水利工程安澜索桥 图片来源:CCN传媒图片网
在都江堰建成以前,每当春夏山洪暴发之时,江水奔腾而下,由于河道狭窄,常常引起洪灾,洪水一退,又是沙石千里。都江堰岷江东岸的玉垒山阻碍江水东流,造成东旱西涝。秦昭襄王五十一年(公元前256年),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儿子,率领当地人民,主持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。都江堰的整体规划是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,其中一条水流引入成都平原,这样既可以分洪减灾,又可以引水灌田、变害为利。
都江堰水利工程最主要部分为都江堰渠首工程,也是都江堰灌溉系统中的关键设施。渠首主要由鱼嘴分水堤、宝瓶口引水工程和飞沙堰溢洪道三大部分构成,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、自动排沙、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,消除了水患,都江堰使川西平原成为“水旱从人”的“天府之国”。宝瓶口引水口——离堆在开凿宝瓶口以前,是湔山虎头岩的一部分。李冰根据水流及地形特点,在坡度较缓处,凿开一道底宽17米的楔形口子。峡口枯水季节宽19米,洪水季节宽23米。据记载“春耕之际,需之如金,号曰‘金灌口’”。因此宝瓶口古时又名金灌口。宝瓶口是内江进水咽喉,是内江能够“水旱从人”的关键水利设施。由于宝瓶口自然景观瑰丽,有“离堆锁峡”之称,属历史上著名的“灌阳十景”之一。
ID:020-8086 四川都江堰水利工程安澜索桥 图片来源:CCN传媒图片网
ID:020-8114 四川都江堰大坝 图片来源:CCN传媒图片网
飞沙堰是中段的泄洪道,有排泄洪水和沙石的功能,宝瓶口具有引水和控制进水的作用,因而,都江堰水利工程科学地解决了江水的自动分流、自动排沙、自动排水和引水的难题,收到了“行水灌田,防洪抗灾的功效,是世界水利工程史上的一大奇观。江堰灌溉面积在1998年超过一千万亩,目前已达40余个县。都江堰附近景色秀丽,文物古迹众多,主要有伏龙观、二王庙、安澜索桥、玉垒关、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和灵岩寺等。
都江堰的安澜索桥又名“安澜桥”、“夫妻桥”,始建于宋代以前。位于都江堰鱼嘴之上,被誉为“中国古代五大桥梁”,是都江堰最具特征的景观。索桥以木排石墩承托,用粗竹缆横挂江面,上铺木板为桥面,两旁以竹索为栏,全长约500米。明末(公元17世纪)毁于战火。现在的桥为钢索混凝土桩。
ID:020-8104 四川都江堰水利工程鱼嘴 图片来源:CCN传媒图片网
ID:020-8238 四川都江堰大坝 图片来源:CCN传媒图片网
世界文化遗产——都江堰水利工程集政治、宗教和建筑精华于一体,以独特的水利建筑艺术创造了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水利形式。它创造了成都平原的水环境,孕育了蜀文化繁荣发展的沃土,都江堰是名副其实的世界水利工程史上的明珠。
ID:020-8093 四川都江堰水利工程安澜索桥 图片来源:CCN传媒图片网
ID:020-8085 四川都江堰水利工程安澜索桥 图片来源:CCN传媒图片网
(CCN传媒图片网 谢涛)
(文章来源:CCN传媒图片网)